1937年七七事變后,內地的大批學校、機構、工廠遷移到云南。1938年5月4日,由國立北京大學、國立清華大學、私立南開大學組成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(以下簡稱“西南聯大”)也在昆明正式開學,把高等教育的火種傳遞下去。1938年9月28日,日本軍機開始對昆明進行無差別轟炸,為了躲避空襲,尋找安全、安靜的學習、生活環境,市內的教師和學生遷移到昆明郊外與郊縣,包括呈貢、宜良、大普吉、崗頭村、龍門村等地,龍泉古鎮便是其中重要的疏散地之一。西南聯大及一些國家級學術機構分布在龍頭村、司家營、麥地村、棕皮營、瓦窯村、落索坡等村落,入駐寺院、道觀和民居,如興國庵、彌陀寺、響應寺、東岳宮、觀音殿、桂家祠堂、龍泉書塢等。在抗戰的特殊環境下,西南聯大的師生擔起了保存祖國文化的重任,龍泉古鎮也成為中國學術高地。直到今天,人們談及往事,津津樂道,龍泉古鎮也成為后人向往和拜謁的文化圣地。